-
铜梁工业园区升格市级高新区 科技创新驱动千亿产业集群发展
铜梁工业园区通过持续强化招商引资与创新要素集聚,正式获批成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一里程碑标志着园区在科技赋能产业升级、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创新驱动战略成效显著 铜梁工业园区近年来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推动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升。目前园区内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超三分之一,高新技术产品年销售收入接近企业总营收的四成,凸显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 二、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成型 以长安离合器、侨城科技为代表的30余家骨干企业,累计获得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超200项,带动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4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达六成以上。这种"龙头企业+创新链+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三、创新生态体系加速完善 获批市级高新区后,铜梁工业园区将重点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通过建设专业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等载体,进一步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项目。园区已明确将劳动者素质提升工程纳入发展规划,计划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强化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 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目标明确 按照发展规划,铜梁工业园区将实施创新能级提升三年行动,重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到规划期末,园区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目标,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50%以上,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成功创建市级高新区,不仅提升了铜梁工业园区的品牌影响力,更通过制度创新释放了政策红利。未来园区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打造重庆西部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2025-08-11
-
永川凤凰湖工业园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共建齿轮技术与自动化基地
永川区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入德国利勃海尔集团等企业,在凤凰湖工业园打造齿轮技术与自动化基地项目,标志着当地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迈上新台阶。该合作将进一步强化永川在中欧产业园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推动高端制造业集群发展。 一、全球制造业巨头布局永川 德国利勃海尔集团作为世界领先的工程机械制造商,此次与永川区达成战略合作,将在凤凰湖工业园设立两大生产基地。其中齿轮加工机床生产总装基地由利勃海尔与重庆联豪科技联合建设,桁架机器人生产基地则与金石机器人公司共同推进。这一布局凸显永川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吸引力。 二、中欧产业园集聚效应显现 永川中欧产业园已汇聚德国埃马克、意大利法吉玛、德国西门子等欧洲知名企业。此次利勃海尔的入驻,使园区欧洲企业数量增至4家,形成涵盖机床、自动化、精密器械的产业链条。园区通过"以商招商"模式,正逐步构建起国际化制造生态圈。 三、智能装备产业能级提升 永川区目前已集聚131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包括固高科技、广数机器人等行业领军企业。利勃海尔项目的落地,将填补当地在高端齿轮技术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空白,预计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20余家,形成超百亿规模的产业集群。 四、技术协同创新成亮点 根据协议,合作方将共建联合研发中心,重点突破高精度齿轮加工、智能桁架机器人等关键技术。利勃海尔将转移部分飞机零部件制造工艺,提升本土企业参与航空产业链的能力。这种"技术+市场"的双轮驱动模式,为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 五、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永川区通过建立国际企业服务中心、完善保税物流设施等措施,为外资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凤凰湖工业园已建成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了人才公寓和国际学校,这些基础设施优势成为吸引跨国企业的关键因素。 该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升永川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产业地位,预计创造就业岗位1500个,年产值可达50亿元。随着更多欧洲企业的入驻,永川正逐步发展成为中西部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2025-08-11
-
渝北区以创新驱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构建巴渝特色文化新高地
在重庆市渝北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招商引资成为撬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杠杆。通过引进重大文化项目、培育本土文艺力量、打造产业集群基地等举措,渝北区逐步形成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上半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显著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与发展韧性。 一、重大产业项目引领文化生态重构 渝北区聚焦影视演艺、新闻出版等核心领域,推动重庆新闻传媒中心、重报集团大厦等8个市级重点项目落地,总投资规模达150亿元。这些项目不仅填补了区域高端文化设施空白,更通过产业链联动效应,带动动漫游戏、广告会展等新兴业态协同发展。例如,重庆广告产业园区已吸引百余家企业入驻,形成从创意设计到数字营销的完整服务链。 二、文艺原创力量激活本土文化基因 全区组建10支专业创作团队,吸纳300余名文艺工作者参与,其中118人获国家级或市级文艺协会认证。《两江文艺》《巴渝民俗》等原创期刊的创刊,系统梳理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等地域特色资源。2023年举办的“非遗创新设计大赛”推动剪纸、川江号子等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融合,30余件作品被纳入市级文化推广名录。 三、集群化发展模式提升产业能级 以重庆广告产业园区为核心载体,渝北区通过政策扶持、孵化空间建设等举措培育创新主体。2023年上半年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1家,电子竞技、沉浸式演艺等新业态贡献率超四成。某数字内容企业研发的“三维动画引擎”技术获国家级认证,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年产值超5亿元的协作网络。 四、产城融合构建文化消费新场景 渝北区将文化设施建设与城市更新相结合,打造中央公园文化综合体、悦来国际会展城等地标项目。2023年开展的“文化惠民季”活动联动200余家商户,推出文旅消费券、夜间演艺等特色服务,拉动直接消费逾2亿元。统计显示,辖区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同比提升1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当前,渝北区正加速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等领域的跨界融合。随着数字文化创意港等项目的启动,区域文化竞争力将持续增强,为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2025-08-11
-
重庆两江新区外资一季度增长显活力 亚洲资本聚焦现代服务业
今年以来,重庆市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产业链招商等举措,在招商引资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最新数据显示,全市新设立外资市场主体呈现量质齐升态势,投资来源地、行业分布、区域集聚等方面均展现出鲜明特征,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亚洲资本持续加码 香港日韩贡献七成份额 在新增外资市场主体中,亚洲地区投资者占比突出,香港特别行政区、韩国、日本三地投资企业数量合计占比近70%,反映出地缘相近、产业互补的优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商贸服务领域投资活跃;日韩企业则侧重于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项目,与重庆现有工业体系形成协同效应。 二、三大主导产业集聚 现代服务业占比超六成 从行业分布看,批发零售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制造业三大领域吸纳了65%的新设外资企业。其中,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现代商贸业态增长显著,国际咨询、会计审计等专业服务机构加速布局,智能制造领域外资项目技术含量明显提升,体现出外资正深度参与重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三、两江新区引领开放 核心载体功能凸显 作为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两江新区新设外资企业数量与注册资本均居全市首位,其保税港区、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吸引众多跨国企业区域总部入驻。同时,渝中区、江北区等中心城区凭借成熟的商业配套,持续强化外资服务业集聚效应,形成"一核多极"的空间格局。 四、现代农业异军突起 绿色投资占比逾四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领域外资实现突破性增长,新增项目注册资本占全市总量四分之一以上,主要投向智慧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向。这与重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显示出外资正积极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机遇。 当前,重庆正通过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完善国际人才服务等措施,进一步强化投资便利化水平。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更多外资企业将共享内陆开放新机遇,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持续动力。
2025-08-11
-
重庆亮相西博会推出45个重点项目 聚焦内陆开放与创新驱动
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启幕,重庆代表团以“内陆开放新高地”为主题,集中展示区域发展成果并推出总投资1267亿元的45个招商引资项目,涵盖高端制造、数字经济、跨境贸易等领域,凸显重庆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中的战略地位。 一、开放平台引领国际合作新格局 重庆展馆位于西部合作馆核心区域,通过沙盘、数字交互等技术,系统呈现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成效。重点推介的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已累计签约商业类项目147个,涉及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等领域。同步展示的“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2023年前三季度开行班列同比增长23%,成为连接欧亚的陆路贸易主动脉。 二、产业集群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 本次推出的招商项目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项目占比达28%,包括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等;高端装备领域涉及机器人本体研发、精密减速器生产等关键环节;生物医药板块重点引进体外诊断试剂、创新药物研发企业。智慧城市类项目则突出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场景。 三、立体交通枢纽赋能双向开放 重庆以“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体系为展示重点,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扩建、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等工程模型吸引众多客商关注。作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2023年重庆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国际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展区特别设置“西部陆海新通道”动态示意图,直观呈现重庆连接东南亚与中亚的节点优势。 四、创新生态培育新兴增长极 电子信息产业板块展示硅基光电子芯片、汽车电子等前沿技术,当地已形成从材料制备到终端制造的完整产业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出“保税展示+跨境电商”新模式,2023年交易额同比增长67%。文化旅游业重点推介长江三峡、武隆喀斯特等世界级旅游资源整合开发项目。 本届西博会期间,重庆代表团举办多场专题对接会,与德国、新加坡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通过搭建国际经贸合作平台,重庆正加速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转型,为西部大开发注入新动能。
2025-08-11
-
重庆南坪会展中心农交会启幕 千余种特色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重庆南坪会展中心正式开幕,本届展会以"绿色品牌·健康消费"为主题,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吸引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及境外地区的参展商,集中展示数千种特色农产品,为农业招商引资创造重要机遇。 一、特色农产品集中亮相 展馆内腊制品展区尤为醒目,重庆各区县特色腌腊制品以传统工艺吸引众多关注。巫溪县展台突出展示有机农业成果,云阳县重点推介获得国家有机认证的乌天麻、高山蜂蜜等特色产品。江津区富硒农产品系列形成完整产业链,奉节脐橙以"自然生长"为卖点凸显品质优势。 二、全国优质农产品汇聚 除本地特色外,展会汇集全国各地优质农产品。贵州茶叶、四川柚子、东北大米等地域标志产品集中展示。国际展区引入东南亚特色食品,包括热带水果制品和坚果类商品,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选择。 三、质量认证体系受重视 各参展商普遍强化产品质量认证展示,有机转换认证、绿色食品标志等资质证明被置于醒目位置。部分展区设置产品溯源查询系统,消费者可通过电子设备了解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过程信息。 四、配套活动丰富多彩 展会期间将举办多场专业论坛和推介会,内容涵盖农业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主题。部分参展商安排现场品鉴活动,让消费者直观感受产品特色。线上直播平台同步开通,方便不能到场的观众了解展会盛况。 五、交通保障措施完善 南坪会展中心周边增加临时停车位,多条公交线路延长运营时间。展馆内设置明确的导视系统,各功能区域划分清晰。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展会安全有序进行。 本届农交会持续四天,闭馆前两小时停止入场。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农业交流平台,展会将有效促进农产品流通,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025-08-11
-
重庆农村集体资产改革全面铺开 量化确权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举措,重庆市通过量化确权改革盘活集体资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目前全市37个涉农区县已全面启动试点,清产核资工作接近尾声,此举将有效解决产权虚置问题,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为招商引资创造更规范的制度环境。 一、改革背景与总体部署 重庆市将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纳入25项重点改革专项,旨在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产权制度。此次改革聚焦经营性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商业设施及生产性用房等,首批选取237个集体经济组织先行先试,覆盖村级和组级不同层级。 二、试点推进与阶段成效 万州、綦江等区县率先完成清产核资,建立动态资产台账系统。改革明确将资产折股量化到人,采用"确权到户、户内共享"模式,既保持集体所有权完整性,又保障成员收益权。部分试点单位已探索出资产租赁、股份合作等多元化运营方式。 三、制度创新与权益保障 通过颁发股权证书、建立成员名册等举措,实现"集体所有、成员共有"的法律固化。改革特别设置股权静态管理模式,明确"生不增、死不减"原则,同时预留不超过30%的集体股用于公益事业,平衡发展与民生需求。 四、后续规划与长效发展 下一步将重点完善产权交易体系,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区县全覆盖。配套出台资产监管办法,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 此项改革标志着重庆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入深水区,通过激活"沉睡资产",不仅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更为城乡要素流动奠定制度基础,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2025-08-11
-
重庆綦江区强化北渡铝产业园安全整治 护航铝产业高质量发展
綦江区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持续优化北渡铝产业园产业结构,以重庆旗能电铝有限公司为龙头,推动铝产业链集群发展。为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当地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通过系统化排查与精准化整改,全面提升园区本质安全水平,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构建专业化隐患排查机制 綦江区组建由冶金、化工、消防等领域专家构成的专项检查组,采用"企业自查+交叉互查+专家诊断"三级排查模式。重点针对铝冶炼加工特有的高温熔融金属安全管理,系统核查了16家企业的防爆隔离系统、应急泄压装置及连锁保护装置的合规性。在涉爆粉尘领域,引入激光散射测尘仪等专业设备,对除尘系统运行效率进行量化评估。 二、实施分级分类精准治理 对排查出的隐患实行"红黄蓝"三色管理,其中涉及重大风险的7项问题由区级安委会挂牌督办。针对某企业除尘系统风量不足的隐患,专家组指导其改造脉冲反吹系统并加装火花探测装置。园区同步建立隐患整改追溯系统,通过视频记录、整改前后对比图等方式实现闭环管理,89项隐患整改完成率达100%。 三、创新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专项整治后,园区推行"双主任"负责制,由属地政府与龙头企业分管负责人共同担任安全第一责任人。建成智慧安监平台,接入熔炼炉温度、除尘器压差等关键参数实时监测数据。建立企业安全信用档案,将整改成效与政策扶持挂钩,已有3家企业因安全管理提升获得技改资金倾斜。 四、推动产业安全协同发展 以此次整治为契机,园区联合科研机构编制《铝加工安全操作规范》,开展岗位风险辨识培训覆盖1200人次。引进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工艺安全评估等专业支持。目前园区正申报市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计划2024年前建成铝产业安全培训体验基地。 通过系统治理,北渡铝产业园实现从被动整改向主动预防的转变,相关经验已在全市重点工业园区推广。綦江区将持续深化"安全发展示范区"建设,为铝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优营商环境。
2025-08-11
-
重庆企业代表团考察清镇电商物流园 聚焦基础设施合作新机遇
清镇市电商物流园近日迎来重庆企业代表团实地考察,双方围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展开深入交流,重点探讨物流大道项目的合作潜力。此次考察活动旨在推动招商引资,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参与当地物流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考察团阵容凸显专业性与投资实力 由经济领域专家带队的重庆代表团成员涵盖投资机构高管、大型建筑企业负责人及工程技术专家。参与机构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开发、科技应用等多个领域,展现出跨行业资源整合能力。考察过程中,代表们通过实地走访详细了解项目规划细节,部分企业当场表达了参与意向。 二、核心项目物流大道引发重点关注 作为连接贵安新区多条主干道的枢纽工程,物流大道项目兼具新建与改造双重属性。该项目不仅承担着提升区域路网效率的交通功能,更被定位为促进电商物流产业集聚的关键载体。技术团队向考察团特别介绍了道路建设的标准化工艺、智慧化管理系统等创新设计,这些要素成为吸引投资者的重要亮点。 三、清镇区位优势获投资者认可 考察期间,当地负责人系统介绍了电商物流园的立体交通网络布局,强调其作为西南地区物流节点城市的战略地位。园区毗邻省级新区核心区,可通过高效路网实现与周边经济圈的互联互通。这种区位价值得到考察团成员的高度评价,认为其符合现代物流业对时效性与成本控制的双重需求。 四、政企协同推动合作务实落地 为促成项目合作,清镇市相关部门准备了包含土地供应、财税支持、配套保障等在内的完整政策包。考察交流会上,双方就PPP模式应用、产业基金参与等具体合作路径进行了可行性探讨。后续工作小组将建立专项对接机制,针对不同企业的投资诉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方案。 此次考察活动标志着两地产业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通过整合重庆方面的资本优势与清镇的资源禀赋,电商物流园项目有望成为跨区域产业协作的示范案例,为西南地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提供新的实践样本。
2025-08-11
-
重庆启动新一轮产业技改计划 7000亿投资撬动制造业升级
重庆市近期出台产业转型升级指导文件,提出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该计划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抓手,未来三年将重点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带动产业链整体效能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技改蓝图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 根据最新发布的指导意见,重庆市计划通过三年系统性技术改造,实现工业投资结构优化。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速设定为25%,累计投入规模达7000亿元,占工业总投资比重将超过35%。这一举措预计联动形成2万亿元工业总投资规模,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 二、双轮驱动聚焦重点产业领域 政策明确采取"传统+新兴"双轨并行策略。在传统制造业方面,重点针对汽车、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则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通过技术改造突破关键工艺瓶颈。相关配套措施包括建立动态项目库,优先支持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技改项目。 三、政策组合拳强化要素保障 为保障目标实现,重庆市将推出专项扶持政策。在资金层面设立技改专项基金,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贴息支持;土地供应方面优先保障重点技改项目需求;同时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简化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流程。 四、区域协同构建产业生态圈 该计划特别强调区域联动发展,鼓励工业园区间形成技改合作联盟。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等重点区域将作为示范载体,通过产业链协同改造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升级。相关部门还将建立技改效果评估体系,定期发布行业转型指南。 五、数字化转型成为核心路径 文件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此次技改的关键路径。计划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升至70%,建成30个以上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此次大规模技术改造行动,标志着重庆市工业发展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双轮驱动,有望显著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025-08-11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